最近,一则消息在科技圈炸开了锅。
2025 年 8 月,超 200 名给谷歌干活的外包员工被突然解雇,而且是毫无预警的两轮裁员,这些员工主要由外包公司 GlobalLogic 雇佣。他们的工作内容听起来挺 “高大上”—— 给谷歌旗下的 Gemini 聊天机器人、“AI 概览” 做评估和优化,比如给 AI 的输出打分、改写内容,设计提示词,目的是让 AI 的回复更 “人性化”,还要审查可能出现的极端内容,可实际处境却让人揪心。
这些员工里不少是硕士、博士学历,还有作家、教师等背景,原本以为能参与前沿 AI 研发,结果每天要面对 “限时考核”:单个任务必须在 5-15 分钟内完成,一天得处理几十项,只要超时或者不达标,就可能丢工作。薪水更是没眼看,普通评估员时薪才 16 美元,就算是经验更丰富的 “超级评估员”,起薪也才 21 美元,远低于谷歌直接招聘员工 28-32 美元的时薪,而且没有带薪休假、社保这些基本福利,妥妥的 “低薪高压无保障”。
更让人无奈的是,为了改善待遇,一些员工尝试组建工会、要求薪资透明,结果还遭到了打压 —— 工作权限被切断,连交流的空间都被限制。现在已有两名员工向美国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(NLRB)申诉,说自己是因为维权才被不公平解雇。可谷歌却甩锅说,这些员工是外包商的人,公司只负责合规审查,不承担雇主责任。最扎心的是,有内部文件显示,这些员工的工作其实是在训练能自动评估的 AI 系统,换句话说,他们正在亲手培养 “取代自己的对手”。
这事儿一出来,不少人开始慌了:连和代码、AI 打交道的岗位都这么危险,有一天程序员会不会也被 AI 取代呢?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话题。
AI 真能把程序员 “拍在沙滩上”? 先看谷歌这次的事儿,这些外包员工干的活儿其实和程序员有相似之处,都是和代码、程序逻辑打交道。现在他们面临被 AI 取代的危机,程序员自然也会有危机感。从目前趋势来看,AI 在编程领域的能力确实在不断提升。像 GitHub Copilot 这样的工具,能自动生成代码片段,帮助程序员提高开发效率。一些简单的代码编写工作,AI 已经可以完成得又快又好,比如生成基础的接口调用代码、简单的循环逻辑,甚至能根据需求描述写出初步的功能模块。 但要说程序员会被完全取代,还为时尚早。程序员可不只是敲代码的 “工具人”,他们需要先深入理解复杂的业务需求 —— 比如开发一款医疗 APP,得弄明白医生、患者、医院管理方的不同需求,还要符合医疗行业的合规要求;接着要进行系统架构设计,考虑数据怎么存储、系统怎么部署才能保证稳定运行,遇到用户量激增时怎么应对;过程中还得解决各种疑难杂症,比如代码运行时突然出现的 bug,或者系统性能不达标时的优化问题。 就拿开发一款大型电商平台来说,程序员要考虑用户浏览商品时的体验是否流畅、下单支付时的数据安全是否有保障、大促期间每秒成千上万的订单请求该怎么处理,还要协调前端、后端、测试、运维等多个团队的工作。这背后涉及到创造性思维、跨团队沟通协作能力,以及对业务的深度理解,不是简单的代码堆砌就能完成的,而这恰恰是目前 AI 的短板 ——AI 能根据已有规则生成代码,却没法像人一样主动思考业务逻辑、预判潜在风险,更没法灵活应对复杂的协作场景。所以短期内,程序员还不用担心被 AI 扫地出门。 程序员如何 “武装” 自己? 面对 AI 冲击,程序员得想办法提升自己,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。学习编程语言是个不错的切入点,其中 Java 和 Python 就是两门极具优势、能帮你站稳脚跟的语言。 Java 有着强大的生态系统和广泛的应用场景,在企业级开发领域,它就是当之无愧的 “王者”。不管是阿里、腾讯这样的大型互联网公司,还是银行、保险等金融机构,它们的后台系统、核心业务系统大多是基于 Java 开发的。为啥大家都爱用 Java?因为它稳定性高,能长时间稳定运行不崩溃;可扩展性强,随着业务发展,能轻松增加服务器、扩展系统功能,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和高并发访问的需求 —— 比如电商大促时,每秒几万笔订单的处理,Java 系统就能扛住压力。 学习 Java,你能进入这些大型企业,参与开发电商平台、在线支付系统、物流管理系统等核心项目,职业发展路径清晰,薪资待遇也很可观。而且 Java 的社区非常活跃,全球有无数开发者在分享学习资源、解决技术难题,不管你遇到什么问题,在论坛、博客上一搜,总能找到解决方案,学习路上不孤单。 东方锐智助你 “打怪升级” 想要系统学习 Java ,选对学习平台很重要 —— 毕竟自学容易走弯路,遇到难题没人指导,很容易半途而废。而东方锐智在编程语言培训领域口碑极佳,能帮你少走弯路,高效掌握技能。